中国电影节有哪些?
1.中国电影华表奖
中国电影华表奖简称华表奖,也称政府优秀影片奖,创办于1994年,由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办,是中国(内地)电影界的政府奖,体现党和国家对电影事业的热情鼓励和大力扶持 。与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并称中国电影三大奖 。
2.中国电影金鸡奖
中国电影金鸡奖于1981年创办,是中国大陆电影界权威、专业的电影奖,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和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因当年属中国农历鸡年,故取名中国电影金鸡奖。金鸡奖评奖委员会是由中国最具权威的导演艺术家、表演艺术家、电影剧作家、摄影家、音乐家、美术家,以及电影理论家、教育家、事业家共同组成,因此又被称为“专家奖”。
3.大众电影百花奖
大众电影百花奖创办于1962年,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和中国文联联合主办,由周恩来总理发起的电影大奖。百花奖代表观众对电影的看法和评价,并由观众投票产生奖项,因此又被称为“观众奖”。百花奖之所以用“百花”命名是为了体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奖杯为铜质镀金花神。百花奖也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和最有群众基础的电影大奖。
4.中国台湾电影金马奖
中国台湾电影金马奖(Golden Horse Award)是中国台湾地区的电影奖项,在华语圈中它历史最为悠久。由于早期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并未设置类似音像制品竞赛奖励,金马奖成为华人区最受注目的电影盛会之一。直至今日,金马奖的颁发仍对华人电影具有指标性意义,特别是在艺术性电影方面。而港台电影界知名导演与演员,仍相当重视金马奖的竞赛;这从其发奖名单中仍可窥知。金马奖创办于1962年,原由台湾“行政院新闻局”主办,后由台湾“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赞助。当年主要是为了促进台湾地区电影制作事业和表扬对中华电影文化有杰出贡献的电影人。
5.中国香港电影金像奖
“香港电影金像奖”于1982年开始举行,并于1993年12月正式注册成为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有限公司。香港电影金像奖是从《电影双周刊》每年邀请影评人评选十大电影的扩大和延续。此奖项每年评选一次,旨在通过评选与颁奖形式,对表现优异的电影工作者加以表扬。它是目前香港最具代表性、最具权威性的电影颁奖礼活动。香港金像奖也是香港电影人心中的“奥斯卡”,是香港最具权威性的电影活动。
6.上海国际电影节
上海国际电影节(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是中国第一个获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认可的全球15个国际A类电影节之一 。1993年首次举办;1994年,获得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承认。每年6月上旬举行,为中国唯一的国际A类电影节,最高奖名称为“金爵奖”,下设8个奖项,都由来自各国的国际评委评审产生。
7.北京国际电影节
北京国际电影节(Beiji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前身为北京国际电影季,创办于2011年,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具有国际性、专业性、创新性、开放性和高端化、市场化的大型电影主题活动,旨在融汇国内国际电影资源,搭建展示交流交易平台,将成为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的重点文化活动,打造东方影视之都的核心活动。2012年2月,北京国际电影季更名为北京国际电影节,每年举办一届并设立评奖单元,但由于准备不够充分直到2013年才进行奖项评选,自此,主竞赛单元天坛奖正式设立。
8.中国长春电影节
中国长春电影节是1992年经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同意正式创办,国际制片人协会承认的,具有国际性质的电影赛事,是中国第一个以城市命名的国家级电影节 。中国长春电影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吉林省人民政府、长春市人民政府主办;长春市人民政府、广播电影电视部电影事业管理局、吉林省文化厅、中国电影发行放映输出输入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和长春电影制片厂联合承办。
9.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是由《南方都市报》于2000年发起并主办的传媒评选的电影奖项,该奖联合中国多家有影响力的媒体,是国内唯一将内地、香港、台湾三地公映的华语片进行共同评选的电影奖,该奖由来自两岸三地的知名电影文化工作者共同参与评审,是为了表彰在电影艺术上勇于创新,在表现人性上深度发掘的作品及其创作人员。
10.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是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 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报社、 中国教育电视台、 北京电视台 、北京广播电视台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一项文化活动。
想问下2019年电影行业趋势,大家觉得前景如何?
随着时代的发展,影视市场越来越火热,电影票房持续走高,国家对于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节节高升,国家经济快速的发展,使人们现在的经济水平日益提高,简单的物质生活已然满足不了现今社会人们的要求,人们也越来越注重精神生活所带来的美妙,电影也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电子政务平台12月13日消息,国家电影局近日印发《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
该文件提出的目标任务为:
第一,到2020年,全国加入城市电影院线的电影院银幕总数达到8万块以上,电影院和银幕分布更加合理,与城镇化水平和人口分布更加匹配。
第二,大中城市电影院建设提质升级,先进放映技术和设施广泛应用,舒适度等观影体验进一步提升。
第三,县级城市影院数量稳步增长,有条件的地区加入城市院线的乡镇电影院数量快速增长。
第四,院线制改革不断深化,涌现出一批实力较强、经营规范、资产联结为主的大型骨干电影院线,特色院线形成差异化优势。
文件提出的主要措施有:加快电影院建设发展、深化电影院线制改革、加快特色院线发展、规范发展点播影院和点播院线。其中包括通过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对电影院安装巨幕系统、激光放映机等先进技术设备给予资助。资助金额不超过设备采购支出的20%,每家影院不超过50万元。还包括鼓励电影院线公司依法依规并购重组。鼓励跨地区、跨所有制进行院线整合,推动电影院线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01 票房直线飙升,数据说明趋势;
2018年内地电影票房突破600亿大关,并且有望于2020年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市场。2018年我国的银幕数量已达60079块,且国家明确目标与任务,到2020年银幕数量要达到8万块以上,可想而知今后的票房会有多高!2018 年我国年度观影人次再破新高,达17.16 亿人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电影也成为了人们平常生活娱乐的方式之一,消费者的观影需求在日益增长中,内驱消费动力不断增强。
从逐年攀升的票房数据、不断突破的现象级电影数据中我们就不难看出,文化产业正在腾飞,并且向着国民经济支柱的方向发展。同时,影视文化产业占世界文化市场的比重:美国占 43%, 中国不到 5%!影视文化产业在 GDP 中的占比:美国占 21% ,中国只有 2.5%!在中国电影市场成为全球第二的基础上,我们依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02 中式大片表现突出;
中国影视产业在国际影响方面也正呈现出良好态势。一方面,中式大片在产量和社会效果两个方面都越来越好,赢得了国内观众的信任;另一方面,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也出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对于推广我国文化价值体系及其软实力起到积极作用。
03 票房口碑正相关,好电影春天到来;
018年影视行业增量更保质,年度满意度明显提升。早在2017年底,电影主管部门就把2018年命名为“中国电影质量促进年”。一年过去了,2018年中国电影市场不但以破600亿元的票房成绩顺利收官,年度观众对重点国产影片的满意度大有增长。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电影投资市场非常具有投资潜力,可以说电影版权投资就是近几年国内的风口之一。雷军说“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所以如果大家看到电影市场的投资潜力,那顺势而为就可以了。
2015年开始,全球电影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3D电影逐渐普及并吸引用户踏入影院,以获得更好的视觉体验。2018年,全球数字银幕数量达到18.2万块,同年电影票房达到411亿美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全球电影产业的高速发展,也得益于技术推动和中国市场贡献。2009-2017年中国电影票房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复合增长率为27.2%,这一方面得益于国家对电影及相关文化产业的扶持和资本入驻,另一方面电影购票等APP应用普及功不可没。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令中国电影产业链体系完善并未来朝向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2014-2018年全球电影产业发展数据解读
2015年开始,全球电影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18年,全球数字银幕数量达到18.2万块,同年电影票房达到411亿美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全球电影产业的高速发展,得益于技术推动和中国市场贡献。2015年开始,3D电影逐渐普及并吸引用户踏入影院,以获得更好的视觉体验。
2018-2023年中国电影票房及预测数据
2018年,中国电影票房收获609.8亿元,占全球票房21.9%,并且预测2023年将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的电影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2013-2018年中国TOP10电影票房贡献度数据分析
中国TOP10影片票房大幅增长,2016-2018年的复合增长率为8.2%。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近几年中国电影票房爆款,除了电影本身的IP效应(如续集、主角),观影用户的口碑和“自来水”效应也是票房逆袭的重要因素,所以,精品影片是保障票房的主要因素。
2019中国电影行业主要问题:
1.影业发展不平衡,马太效应小猪,腰部影片缺乏。
目前,中国电影行业发展有不平衡的现象存在,马太效应显著,出现两极分化,30-40亿级的头部影片瓜分大部分票房,20亿及以上的腰部影片数量鲜少,而小成本低质量的电影泛滥,缺乏具有竞争力和优势的影片。未来中国电影行业需要更多的内容优质的电影出现,腰部市场还有广阔领域待开发。
2.中国观影人群未全面覆盖。
中美两国的观影人群均主要集中在25-39岁之间,但是美国观影人群年龄覆盖范围较广,从低至2岁到高至60岁以上,而中国观影人群年龄覆盖主要范围是18-40岁。其中,美国18岁以下观影人群达到34%,而中国18岁以下观影人群仅2.0%~3.0%,美国40岁以上人群达到34.0%,而中国仅5.0%~8.0%。中国电影行业人群覆盖存在不全面的问题。
中国电影作品内容发展动力:
1.技术热退却。以3D为卖点的影片已不再是电影市场上的卖点,全球的3D荧幕正在下降,观影者们的关注点回归到IP。
2.重视内容质量。中国电影市场, 观影者们越来越注重影片内容质量,头部影片瓜分电影市场的份额不断扩大,非巨头企业投资的影片逐渐受到观影人群的青睐。
3.IP热持续。北美企业巨头迪士尼聚焦打造与购买各类IP,从自由IP到现象级的漫威IP,IP在电影行业持续升温,而中国电影市场也逐渐开始打造IP电影,如《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科幻IP元年。
4.口碑效应显著。中欧哦电影票房乘载着口碑效应,以《红海行动》为代表,初刚上映表现一般,依靠口碑,票房持续上升,最后逆袭为票房榜首。
以上内容节选自艾媒咨询最新发布的《艾媒报告|2019全球及中国电影市场运行大数据与产业布局策略研究报告》。
电影行业的前景如何?
各位亲爱的影视投资爱好者们,大家好!我是影视小希,今天我要跟大家聊一聊到底电影行业到底有没有前景?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给大家看一组数据!
2009年电影全年总票房60.2亿!
2010年电影全年总票房101亿!
2011年电影全年总票房131亿!
2012年电影全年总票房171亿!
2013年电影全年总票房218亿!
2014年电影全年总票房296.4亿!
2015年电影全年总票房440.7亿!
2016年电影全年总票房457.1亿!
2017年电影全年总票房559.1亿!
2018年电影全年总票房首次突破600亿,达到了609.7亿!
今年2019年还没过完,我想今年的票房远远不止这600个亿,一定会远超!单说今年最火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就是49.71个亿!最近的国庆档《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中国机长》等电影也突破了50亿票房!可以想象今年全年总票房会突破多少?现在00后90后80后是电影票房是主力军,所以好电影,根本不愁没票房!
看完数据再跟大家探讨下国家政策
不管你做任何投资,都要跟着党走,跟着国家的政策走,这一点至关重要!从2017年3月1号开始实施的《电影促进法》,2018又成立了“国家电影局”,早在2015年国家广电总局和中国导演协会主办的“青葱计划”目的就是在于扶持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青葱计划”的第一届主席就是冯小刚!可见国家鼓励电影行业同时也鼓励投资人参与影视投资!
电影行业的发展趋势势不可挡,未来全年将会突破上千亿票房!中国电影正在努力做电影,做好的电影,做高质量电影,所以你投资的并不仅仅是一部电影而已,而是整个电影行业的希望!